“画线派”基金面临规模难题策略持续性烦恼求解
极度分散持仓、以中小盘股票为主的部分“画线派”基金,在规模大幅膨胀后,烦恼也接踵而来。记者梳理发现,部分2021年大火的“画线派”基金,在过去一年多以来的波动行情中,不可避免地遭遇较大回撤,收益曲线至今仍未“画”回2022年初的原点。 “画线”策略不灵了 从2021年较为“出圈”的14位“画线派”基金经理代表产品来看,有6只基金在2022年的最大回撤超过30%。此外,仅有一只基金成功回到2022年初的净值,多只产品自2022年初以来的跌幅仍超过20个百分点。 以某景气混合基金为例,因稳步向上的净值曲线和较低的回撤,成为2021年的热门基金,基金规模也突飞猛进,从2020年底的0.9亿元,到2021年底增长至122.98亿元,短短一年时间内规模增长超过百倍。2022年末,规模又缩水至109.6亿元。在2022年震荡的市场行情下,以低回撤、净值类似于一条上升直线而走红的该基金,最大回撤达到37.3%。 截至2023年4月13日,该基金近一年以来的业绩回报为4.96%,在一众同类基金中并不起眼。 “画线派”为何难以持续“画线”?实际上,当基金迈过百亿门槛后,烦恼就随之而来。从2022年基金年报来看,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,除了前两大重仓股外,其余均为市值在40亿至200亿元之间的中小盘股。共有六只重仓股被该基金“轻松”买进了前十大流通股东。其中,部分股票流动性较差,日均成交额仅有数千万元。 “如果遇到市场调整,可能会出现难以交易的问题。作为一只百亿规模基金,即使只用了2%的资金买某只小盘股,但几亿元的资金量对股价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。如果一些股票的走势不乐观,但也很难卖出,因为卖出会对股价造成较大影响,这对基金经理来说是一个很难的抉择。”某私募FOF基金经理表示,这会导致交易调仓的灵活度降低。 策略难以匹配基金规模 快速膨胀的规模,对基金的持仓集中度也带来影响。从公开数据可以看到,随着规模一路上涨,上述基金的持仓集中度已大幅下降。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,2020年末,前述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为48.70%,到2022年末,已经下降至29.81%。其中,除前两大重仓股外,其余8只重仓股占比均在1%至3%之间。与此同时,持仓数量也进一步增长,2020年末,该基金共持有32只股票,到2022年末,这一数量已增长至136只。此外,基金换手率也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,从2020年末的584.13%,下降至2021年末的229.20%,而2022年末的换手率仅有110.67%。 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表示:“公募基金持仓受到‘双十’要求限制,当基金规模较小时,基金经理在经过深入研究后,能够把一些中小票买到较高权重,更容易获得阿尔法收益。但一旦基金规模快速扩大,为了避免被迫‘举牌’,无法再集中持有一些成长性较强的小盘股,这将会分散基金收益。” 实际上,不少持仓以小微股票为主的基金,在走红后都面临同样的问题。2022年的某网红“橱窗基金”,频繁限购,甚至在规模突破15亿元后,直接“关门谢客”,暂停申购至今。多只“画线派”基金,均严格限购。 对于专买“微盘股”的基金而言,规模膨胀后策略受限更大。“一些‘画线派’选手表现出非常平滑的业绩曲线,但基金经理的能力圈都是有限的。规模是这类基金最大的敌人,一旦趋势反转很难掉头。”某券商FOF研究员表示。 在业内人士看来,投资能力与管理规模相匹配尤为重要,如果短期基金规模增长太快,但基金经理策略的容量并不大,可能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。 另一位险资FOF基金经理表示,基金规模是其筛选基金的重要指标。“每个基金的投资风格和策略模式,都有适合自己的规模,超过这个规模,策略的盈利能力就会受到影响。例如,一些曾经投资于小盘股的基金,由于基金规模快速增长,无法承接过量的资金,可能会导致基金经理被迫投资大盘个股,造成基金风格漂移。”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